业务聚焦对症施治神奇的放血疗法

英医院人向您致敬!

对症施治

——神奇的放血疗法

近日,医院中医外治中心收治了一例痛风病人,该病人足柘趾关节红肿疼痛,膀胱经放血两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又一例腰痛患者,左小腿麻木,普通针灸推拿治疗5次基本无效果,采用背俞穴加委中放血一次,麻木感明显减轻;

还有一例下肢静脉炎引起的足背部麻木患者,放血两次后,麻木感明显减轻。

近来用放血疗法治疗几例病人后的满意效果,让我燃起重新认识这一传统疗法的兴趣。

放血疗法其实可以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作放血治疗的“锋针”。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

放血疗法是一项疗效好,见效快,且操作简单易学,适应症特别广的外治方法,它的作用可概括为:1.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2.止痛作用,“通则不痛”。3.解毒作用,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4.泻火作用,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5.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6.止痒作用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对于高热发烧、咽痛、痛风、顽固性头痛、急性颈肩腰腿痛、急性伤筋病、各种皮肤病等的患者,放血疗法用好了真可以“数年大病霍然而愈,剧烈疼痛止于顷刻”。所谓用之得法,药到病除,我们中医的很多传统疗法,还需要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挖掘、探索,用最简单、经济、快速的办法给病人解决痛苦。

—END—

供稿

王传猛

编辑

徐乾

审核

王宗宝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7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