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缠身,多次入院治疗
家住九龙仓繁华里的李阿姨今年68岁,年得了肝硬化,先后13次住院。从医院接受治疗,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了肝性脑病昏迷,医院内分泌科和消化内科医生、护士们的精心治疗护理,李阿姨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李阿姨住院期间一直由老伴耿大叔进行照料,医院就医期间,耿大叔说:“在这里看病,真的感觉医生和护士比家属还关心病人,每次不是随便问几句就结束了,连吃饭、吃药这些小细节都会过问。我们有时候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反而医生关心的更多一点。”
消化内科的护士们对李阿姨的病情和护理要点也是了如指掌,“李阿姨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应该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李阿姨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油炸食物”……今年8月份,考虑到李阿姨的血管条件及后续治疗需要,消化内科护士为李阿姨进行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它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但同时对护理工作增加了新的要求:正常情况下,PICC维护至少每七天一次,每次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
护士主动上门帮换药,还不收费李阿姨于今年8月份出院,医院排队、挂号、等待换药。李阿姨身体羸弱,不适合公共交通出行,每医院,多有不便。
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顾叶在交谈中得知,自己和李阿姨同住一个小区,心中萌生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上门给李阿姨换药呢?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护士长陈霞,医院的支持和患者的认可。
9月2日,顾叶第一次上门换药,由于李阿姨家里没有专业设备,她想办法就地取材,把窗台当治疗车。在换药过程中,顾叶还询问了李阿姨近期的饮食、活动和休息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准备用物、洗手,顾叶说:“虽然是上门,但每一步该怎么做,医院的标准来进行。”
延续性护理,医院在行动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也是“以人为本”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发展理念。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医院希望在考虑到护士休息和安全的同时,能够将延续性护理模式深入到小区,真正为居家康复的患者带来方便。
医院也会将患者的需求落实到实处,将优质护理从病房延续到家庭,真正做到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随时感知到有“温度”的服务,真正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家庭感受到温暖,让患者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但是,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案的医院、患者的各个方面,具体情况需咨询患者所在科室。
文/消化内科顾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