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起病急骤,死亡率高,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如何识别此类患者?如何护理?看看下面的内容~1案例回顾
患者女65岁,体重70公斤,身高cm,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约2小时以"脑出血"于-9-8入院。
患者自发病来,意识模糊,卧床休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左侧肢体可屈曲活动,右侧肢体无力,刺痛仅见肌肉收缩,入院后给予血液检验,化验结果示D-二聚体测定结果8.26mg/L↑(参考值0-0.15),患者持续发热。
9.10患者血常规检查中C-反应蛋白17.02mg/L↑(参考值0-10),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结合患者胸片及复查血常规,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下肢血管超声示: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9.17患者系脑出血后第9天,患者意识模糊,长期卧床,VTE评分11分。
09:40患者突发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伴意识下降;心电监护示血压/60mmHg左右,血氧饱和度97%,心率次/分左右,查体患者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左:右=4:4mm,对光反应迟钝,给予急查血糖13.4mmol/L,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急症完善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1号、血常规、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四项等检查,同时请重症医学科医师协助诊疗。
09:45左右,患者血压持续下降,降至67/44mmHg,立即给予多巴胺升压治疗,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治疗后血压上升至95/60mmHg左右,继续完善相关检查。
09:55左右患者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心跳骤停,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无心音,血压再次下降,并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急行气管插管,持续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患者血压升至80/50mmHg左右,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左右。
10:00左右患者已完善部分检查,心肌四项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接获血气分析危急值:乳酸11.3mmol/L↑,结果示图2,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等检查,考虑"急性肺栓塞、呼吸循环衰竭",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图1
图2
2知识链接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栓塞起病急骤,死亡率高,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也非常高,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故而重在预防。首先应及时评估、发现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病因
急性肺栓塞的发病原因是血栓阻塞肺动脉所致,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滞缓、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绝大多数患者都有诱因,如下肢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或不活动、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临床表现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诊断标准
肺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然而,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处于紧急状态下此项检查几乎不可能实现。
因此,心电图、血浆D-二聚体测定、动脉血气分析、下肢静脉血管超声、增强螺旋CT等仍为目前常见的诊断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使多数肺栓塞得以确诊。
本案例中,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
1.血液的高凝状态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体内存在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敏感标记物。
2.血管内膜损伤长期静脉输液及输入刺激性、高渗性液体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3.患者长期卧床,肥胖(BMI指数27.3)、高龄、感染、下肢静脉曲张、脑卒中;属于VTE极高危患者。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健康宣教
针对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戒烟,减肥,适度的运动;大便时使用坐便器,预防便秘;穿着弹力加压长筒袜以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利于静脉血回流等,同时向患者介绍肺栓塞的发病机制、症状和体征,嘱其有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让患者和家属从思想上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掌握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2)生活护理
嘱患者多饮水,可保持或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及排尿次数;给予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
(3)如需行深静脉穿刺,最好选择上肢静脉。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特别是股静脉的穿刺,穿刺或拔管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局部血栓形成。需要长期输液或者经静脉途径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更应该注意,以预防静脉炎。
(4)下肢的检测
加强巡视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异常情况,天气寒冷时注意患者的保暖,尤其是下肢,定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检测内容:测量下肢周径、有无疼痛、苍白、麻痹、皮温、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情况。
2.针对性预防护理
(1)踝泵运动
患者卧床期间,早期指导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滞留,患者平卧时,下肢伸展、放松,在不引起疼痛或轻微疼痛的情况下,缓缓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保持5-10秒,随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5-10秒,最后以踝关节为中心,脚做°环绕,尽量保持幅度最大。
(2)早期下床活动
当病情平稳,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可下床活动,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实施离床活动,初始活动内容为床椅转移与离床坐位,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活动频率为每日2次,如患者不能耐受,改为少量-高频率的活动方式,即减少每次活动时间,增加每日活动频率。
(3)机械装置预防
机械装置主要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
参考文献:
[1]黄秀芹,董环,单秀云,诸葛玮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38-40.
作者简介文章作者:刘亚平作者单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