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型静脉损伤一般是由于一根血管长期反复穿刺所引起的局部感染,或者由于静脉内长期放置塑料管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反应,或将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注入静脉时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引发的疾病。是临床输液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将云南白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静脉炎及静脉损伤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01治疗化疗性静脉炎(1)程君,李霞对由于化疗并发静脉炎的60名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方法:先用喜辽妥外涂,面积为病损区域上下界px,局部皮肤出现桃红色均匀红斑时,用75%乙醇调糊云南白药外敷,一日7~8次,面积大于病损区域上下界50px(针眼处除外),五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敷于病变部位,湿敷面积大于病损区域上下界50px,一日7~8次。
治疗结果:两组均观察72h,局部红肿、疼痛改善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消失为显效;局部红肿、疼痛改善,但仍有条索状改变为有效。试验发现,云南白药组显效2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2)鲁汉英等在治疗化疗所致的Ⅲ、Ⅳ级静脉炎患者时,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患处清洗,0.5%活力碘消毒,如水泡直径大于1厘米,则用注射器抽掉水泡内液体,再用活力碘消毒。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5ml,外敷静脉炎处,用浸湿的纱布覆盖,保鲜膜包裹,每6小时加药一次。云南白药组先用活力碘消毒,抽掉水泡内液体并再次消毒后将1g云南白药与山莨菪碱10mg调和外敷,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本次试验对3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均为%,对照组治愈时间为14.53±6.4天,观察组为6.57±2.57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崔继春,郑黎明等用白酒调和云南白药,直接外敷,使用保鲜膜固定;胡敏芝,黄石群等用云南白药和第三米松针剂调和敷于病变处,塑料膜外敷的方法治疗静脉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02治疗输液导致的静脉炎(1)孙亮对50例静脉输液渗漏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方法如下:云南白药组采用云南白药散剂4g+2%利多卡因针5ml+地塞米松针5ml+75%酒精3ml混合外敷,用70%酒精纱布覆盖,6h后清水冲洗,一日2次。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纱布覆盖包裹,30分钟一次,一日2次。24h后观察治疗情况。
治疗结果:白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隋瑞云使用云南白药治疗静脉留置针出现静脉炎的患者,白药组用乙醇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盖上乙醇纱布并固定,每日更换1次,期间保持患处湿润。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用热水袋保温。
治疗结果:通过对60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白药组3天后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03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静脉炎:肖莹,高英对35名静脉炎患者采用先喷红瓶气雾剂,3分钟后喷白瓶的方法进行治疗。发现气雾剂外喷后,1~2分钟即可止痛,5~7天即可治愈。总有效率为%。
04云南白药创可贴治疗动-静脉动内瘘并发症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是透析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梁厚兴将云南白药创可贴使用在这一领域,对37例患者进行了观察,所有患者内瘘均使用6个月以上,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透析结束后,先用无菌干棉签擦干净穿刺口周围的渗血,用碘伏对周围皮肤消毒,将云南白药创可贴药心紧贴于穿刺口上,分离内瘘针与管道,用小方纱包裹内瘘针末端,动脉端接生理盐水回血后分离静脉端管道与内瘘针,用2ml无菌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ml,顶回动脉端内瘘针内血液。取2块方纱,对折三折后置于穿刺口上,左右拇指按压穿刺口,其余四指握手背,右手迅速拔针,用胶布固定方纱。
治疗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拔针后按压30分钟无渗血,2例需按压45分钟,总体按压时间减少了5~分钟;22例患者穿刺口瘢痕、硬结减小、软化,无瘘口感染、血管狭窄发生。
05治疗静脉输液后局部胀痛输液时所用的部分药物如氯化钾、红霉素等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有许多患者使用后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能会因为疼痛难忍而拒绝用药,为此宫静、王伟志等在输液后用白酒调和云南白药外敷静脉穿刺局部的方法治疗局部胀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讨论静脉疾病多由于患者输液中药物、输液管等对血管反复刺激和损伤而形成的并发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云南白药可以提高血小板的活性,从而减少出血量;能够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的表达,从而加速血管的修复功能;对角叉菜胶、化学致炎剂及棉球肉芽肿等致炎因子造成的动物炎症模型均有对抗作用;能够降低痛阈值、减少疼痛;因此其在治疗静脉炎及相关疾病上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并能够加速组织和血管的愈合,有效的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