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X果壳大过节的,这些胡说八道不

「又到了三姑六婆聚在一起讨论流言的时候了,救救她们吧。」

过安检会危害健康吗?

在现代,地铁、高铁和飞机为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让一个疑问在我们在心中默默生根:每次进站都要经过X光安检仪,它发出的辐射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吗?

首先简单回答那个疑问:正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这些辐射的影响。

一说起辐射,有的人会想到原子弹、切尔诺贝利事故或福岛核危机。没错,这些骇人听闻事件中的核辐射,与车站安检仪中的X光一样,都是一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电离辐射”。但是,正如适量饮酒无须担心酒精中毒一样,当某种电离辐射的强度很低,人体的受照时间很短,总有效剂量低于一定标准时,它的健康效应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中国辐射卫生》年刊登的一篇论文中,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了一个人经过安检仪的全过程。文章作者假设一个人每年要上班天,每天两次经过安检,每次路过都要耗时20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安检仪进出口处的铅帘始终保持完整,这个人在一年中受到的辐射总量为1毫希沃特的1/。即使铅帘受到严重损坏,打开了3个5厘米宽的缝隙,这个人在一年中受到的辐射总量也仅为1毫希沃特的1/。

通常认为,世界上平均每个人受到的天然辐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2.4毫希沃特;中国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公众受到人工辐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的估计值不能超过1毫希沃特。与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天然辐射相比,安检仪造成的辐射微不足道。

有的人还是担心,安检仪会不会对孕妇腹中的胎儿产生影响?

事关医学伦理,这个问题无法直接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参考医学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84号出版物指出,虽然怀孕早期的辐射风险最为显著,但辐射致畸效应存在一个约为毫希沃特的阈值。在有效剂量为1毫希沃特以下的医学检查中,医务人员可以告知孕妇“风险可以忽略”。所以,孕妇不但完全无需担心安检仪影响怀孕,而且可以安全地从事安检仪的操作工作。

另外,X光安检仪中的行李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很多每天带午饭上班的上班族会担心,被辐射过的食品还能吃吗?实际上,X光是一种高频电磁波,经过它照射的食物不存在辐射残留,不影响人们食用,这和核泄漏事故中的放射性尘埃污染有本质区别。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作者Sheldon,转载时文字部分有修改。

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不仅仅在酒类营销中经常强调,许多医学、营养和科普界人士也经常提到——而且,他们还真能摆出许多科学研究文献来支持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年。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健康,他们的心血管发病率却不高。节目中给了一个解释: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为了解释“法国悖论”,各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总共调查过的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时间长的可达10-20年。在流行病学调查领域,这可以算得上数据最丰富的研究之一了。

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酒类摄入量进行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在喝酒比较多的人群中,这二者又升高了。不仅仅是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也有类似的结果。

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会受到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往往比较高,因而医疗条件等也要好一些。而是否喝酒可能还伴随着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蔬菜、水果、锻炼身体等等。在大型调查中,可以用统计工具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得到“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一般结论是:在剔除了科学家们能够想到的混杂因素之后,“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减小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点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依然要低一些。

但是,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过去30多年中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在这些研究中,饮酒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通常的结果很一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克酒精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低大约20%。

但这是“适当饮酒”唯一降低的疾病发生率。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喝25克酒精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

如果饮酒更多的话,那么这些疾病的风险还将继续大幅增加。

由此可见,第一,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仅仅考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虽然酒类营销很喜欢这样宣传;第二,饮酒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是只要喝了,就会增加风险。

原文发表于《瞭望东方周刊》,作者云无心

和“每天对着电脑4-6小时的人必看”相关的六个流言

在仙人掌、防辐射服依旧走俏市场的情况下,我们这次就来翻翻电脑辐射的旧账,批量粉碎一下:

流言一:中午睡觉时要记得关计算机,因为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且我们都是趴着睡,头直接对着计算机,哪天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脑瘤就来不及了!

真相:只把屏幕关掉,而不关闭计算机,辐射仍然存在是正确的,因为电脑机箱里的各部件也会产生辐射。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计算机各部件产生的相应频率和大小的电磁辐射与老人痴呆症和脑瘤的发病有关系。

流言二:将你的头向左侧方向望去,再45度朝下慢慢弯下去。你的脖子颈肩是否感到不正常的酸痛?假使你有上述症状,你很可能是现代计算机文明病「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受害者。

真相:胸廓出口综合症是一类较为罕见的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解剖结构异常(如额外的颈肋等),另外颈部较长、肩膀塌陷的人更容易罹患此病。虽然说不良的姿势也与该病有关,但这和是否在使用计算机没有必然的联系。

此外,不管是不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在使用计算机使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要弯腰驼背、不要在电脑前坐太久;一旦出现肩颈部、手肘、手部的麻木、疼痛、无力等不适,请咨询专业的临床医师,不要擅自给自己下诊断,或尝试一些未经验证的偏方、理疗或其他疗法。

流言三:电脑所散发出的辐射电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依国际MPRⅡ防辐射安全规定,在50cm距离内只能经受不高于25V/m的辐射曝露量,但您知道计算机的辐射量是多少吗?键盘0V/m;鼠标V/m;屏幕V/m;主机V/m;笔记本电脑V/m。

真相:MPRII标准确实存在,是瑞典技术认可局对于电脑显示器一个的电磁辐射标准,其中25V/m的辐射暴露量限制也确有其事,不过并不适用于其它电脑部件。

至于键盘,鼠标等电脑部件辐射值结果就完全不靠谱了。根据中国计量科学院进行的一次测量试验,这些电脑部件的实际辐射值大多都小于1V/m,离笔记本电脑屏幕5cm的位置也只有6V/m,远没有如此夸张。

流言四:平时在电脑旁放上几盆仙人掌,它可以有效地吸收辐射。

真相:向各个方向发射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波的强弱主要是由电脑本身决定的,仙人掌也无法屏蔽或者吸附之。最关键的是,电脑的电磁辐射水平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没有屏蔽的必要。

流言五: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3杯的绿茶,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A能保护和提高视力。菊花茶、螺旋藻、沙棘油也具有抗辐射的作用。

真相:绿茶中确实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但是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物质,茶汤中溶解量较少,因此绿茶不是最好的补充维生素A的来源。况且一般来说正常人的每日饮食都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摄入维生素A过多反而会引起中毒。

流言六:使用电脑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真相:电脑的电磁辐射并不会产生类似放射性物质小微粒的东西,也就没有必要洗掉了。传统的CRT显示器会因为静电而吸附一些灰尘,但这些灰尘本身不会产生电磁辐射,落到脸上也不会造成辐射损害。

原文作者Albert_JIAO,箫汲

橄榄油是最好的食用油吗?

传言: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

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有的天然营养成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不含胆固醇,消化率达到94%左右。橄榄油对婴幼儿的发育极为适宜,它的基本脂肪酸的比例与母乳相仿。无论是老年时期,还是生长发育时期,橄榄油都是人类的最佳食用油。

真相:

1.橄榄油的油酸含量非常高,有利于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但和芥花籽油类似,橄榄油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食用油,并没有比其他植物油明显更高的营养价值。以及,不含胆固醇是所有植物油的共性,并不能作为明显的优势。

2.宣传“消化率达到94%左右”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优势”。首先,通常并不用消化率来衡量油的优劣;其次,不跟其他植物油相比,就无从谈起是高还是低的问题;第三,油的“消化率高”未必是人们想要的——想想脂肪吧。

3.成年人需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是因为他们日常摄入的量已经够多了。但是婴儿不同,他们的生长旺盛,对胆固醇的需求量更大。

在母乳中,胆固醇的含量在-mg/L的范围。年《美国临床营养研究》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喂强化胆固醇配方奶的婴儿在血浆胆固醇含量和红细胞膜组成方面,比喂普通配方奶的婴儿更加接近母乳喂养。

一方面强调完全不含胆固醇,一方面又说对婴幼儿发育极为适宜,岂不自相矛盾?橄榄油不仅不适宜婴幼儿发育,反而可以称得上是婴幼儿的“劣质食品”。

4.冷榨的橄榄油中含有更多的维生素E及其他多酚类化合物,确实具有抗氧化作用。而其他杂质的存在还增加了这种橄榄油的风味。不过,作为烹饪用油(比如炒菜时)的橄榄油,其中的这些抗氧化成分容易被破坏,高温过后的橄榄油,跟其他“普通”的植物油相比,也就是彼此彼此。实际上,不仅是冷榨橄榄油,各种未经精炼的油由于含有杂质,烟点较低,都不适合炒菜。

至于精炼过的“中低档橄榄油”,则跟其他精炼的植物油差不多,烟点高,那些抗氧化物质和香味成分也被除去了大部分。没有了“高档橄榄油”的那些优势,也就无所谓损失,用来炒菜也就跟其他植物油没有区别了。

原文作者云无心

在国外,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输液吗?

输液是将药物溶于适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手段,由于输液起效较快、不需要患者配合,这种方式确实经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

不过,并不是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使用输液。比如说,在很多并不紧急的手术和操作中,医生也会给患者挂上一瓶/袋输液,这时候输注的可能只是普通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看上去没什么治疗效果,但它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却很重要。

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的部位发挥药效,而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免去了吸收的步骤,因此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为病人事先挂上输液,就相当于建立了一条输送药物的“绿色通道”,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把药物加入输液中就可以使药物快速起效,以免耽误时间。

在药物难以通过口服吸收的时候,也往往需要输液。虽然也有肌肉注射等方式可选,但这些方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肌肉注射可能会损伤婴幼儿的臀部肌肉),而且有时需要注射的液体量较大,这时输液就是适宜的选择。无论是药物本身口服时难以吸收利用,还是患者存在吸收障碍的时候,输液都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难以获得大范围且具有可比性的输液率数据,很难判断国内与国外医疗机构的输液使用情况究竟有多大差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外输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无论在哪个国家,输液都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在门诊输液服务也普遍存在。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通过输液方式给药。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用口服药,但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

不过,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即使假设药品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输液依然比口服更容易出错。

即使不出任何差错,输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特有的并发症,例如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优化输液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

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我们应该只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输液。

原文作者窗敲雨

Well,如果你还需要其他主题

回复“无聊”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