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疼痛认识疼痛

一、疼痛医学的发展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诊。50年代开始,医院又相继开设了疼痛科室,建立疼痛研究治疗中心。随着年国际疼痛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热衷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可以自主地研究和开展疼痛疾病的诊疗方法。

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针刺麻痹(针麻),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年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相继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随着国内疼痛医学的兴起,医院疼痛科的开设,年07月16日,卫生部签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并确定“疼痛科”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医院率先开展疼痛诊疗服务。

二、疼痛科乃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早的时候,民众生活最大的幸福就是吃饱穿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体脑劳动比例此消彼长,社会趋于老龄化,慢性疼痛疾病发生率升高,且民众更加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疼痛学科的起步相对滞后。欧美国家的疼痛科发展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亚洲国家如日本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而中国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疼痛科的发展与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和医学治疗理念的变化高度相关。比如,以前生孩子自然很痛,现在琢磨应该不让产妇那么痛苦,于是就有了分娩镇痛。再如颈肩腰腿痛,轻者可保守,重者可手术,但有些患者保守治疗后仍不满意,又不需手术或不愿手术,那么疼痛科的微创治疗就是很好的选择。   还有手术后的疼痛,过去认为难以避免,现在的理念就要进行术后镇痛。因为它不但可以加快康复的速度,而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对疼痛的   “其实,医学不是万能的,很多疾病都不能够根治,但是医疗能干什么,能够帮助病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疼痛科实际上正在这个方面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三、什么是疼痛:

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科业务范围:

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主要包括:

  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枕大枕小神经痛、外伤后头痛等

  骨关节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膝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急慢性腰扭伤、棘上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足跟痛

  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缺血性疼痛:雷诺氏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

  癌性疼痛

  手术后瘢痕痛、创伤后疼痛

非疼痛性疾病:突发性耳聋、急性面瘫(面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面肌痉挛、失眠、更年期症状、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康复

四、以下疼痛临床综合分类疾病在相关学科治疗后基础疾病已基本治愈,但患者仍然不能缓解疼痛的,可到疼痛科就诊治疗。

1、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血管源性头痛;外伤后头。

2、颌面部痛: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面部器官源性疼痛。

3、项枕部疼痛:枕神经痛;乳突痛;颈项部肌筋膜痛。

4、颈肩痛:颈椎关节病;颈肩综合征;寰枕畸形;颈肋;肩周炎。

5、上肢痛:上肢血管性疼痛;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前斜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

6、胸部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胸部手术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内脏器疾患侵犯胸壁神经痛。

7、腹痛:腹壁神经痛;腹壁静脉炎;手术后切口痛。

8、腰腿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肢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脊椎手术失败综合征;风湿类风湿疼痛;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纤维肌痛症;红斑肢痛症;痛风性关节炎;下肢缺血性疼痛;末梢神经炎;跟痛症。

9、中枢性疼痛:由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发出的刺激而引起的疼痛。

10、心理性疼痛:无明确的病变和组织损害而患者感到有顽固性疼痛。

11、癌性疼痛。

12、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不定陈述综合征。

五、疼痛科治疗特色:

  针对疼痛源头,对因止痛,标本兼治;是介于传统内科和外科治疗的交叉性新型学科,微创介入治疗手段是其长处和特色。

  常规特色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外周神经、颅神经、交感神经、内脏神经)、关节腔和滑膜囊注射、软组织激痛点注射、关节骨骼肌粘连松解、神经射频、神经电刺激、椎间盘介入(射频、臭氧、化学溶核、等离子)、椎间孔镜、吗啡泵植入(鞘内、硬膜外、静脉)、体外冲击波治疗等。

六、了解现代疼痛医学内涵,纠正疼痛治疗认识误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知识的局限,大多数患者,包括一些医务人员都不了解疼痛医学的真正内涵,认为疼痛治疗仅仅是一种对症处理,“治标不治本”。这种想法显然已经过时。近十余年来,疼痛医疗的进展得益于现代社会伦理学的发展、疼痛基础医学研究、镇痛药物开发与改进、影像学诊断和导航技术、微创镇痛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入了众多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可以在CT、X线、超声、电刺激器的精确引导下,对出了问题的神经进行营养、解压松解、调理甚至毁损治疗;对关节、肌腱、腱鞘等炎症性疼痛可进行靶点注射消炎镇痛治疗;对椎间盘源性疼痛可采用热凝、消融等减压、抗炎、松解等治疗,从而从根本上切断疼痛病因,治疗疾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问因择方,去因止痛是现代疼痛医学治疗疼痛性疾病追寻的根本。

误区一:疼痛治疗只是一种对症处理,不解决根本问题,即所谓“治标不治本”。

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传统的治疗手段是镇痛药物加按摩、牵引、热疗、针刺等,只解决“疼痛”问题,现在疼痛科多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对出了问题的神经进行营养、解压、调理、刺激甚至毁损等治疗,从而达到消炎、镇痛,阻断痛觉传导,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对疼痛疾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某些疾病的过程本身就是疼痛引起的恶性病理循环,解除疼痛就是治疗疾病,如带状疱疹。

误区二:疼痛科医生只会开止疼药、打神经阻滞

内科治疗以服药为主,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康复科以物理治疗为主,麻醉科主要解决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而疼痛科则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首先针对临床相关科室治疗效果不好的各种疼痛,进行明确的诊断,然后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手段,无创、微创方法加以治疗,对于各类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科有其独特的微创技术,不用开刀,微创手术也仅需在局麻下进行即可,对病人创伤小,花费低。

误区三:患者急病乱投医,频繁寻医找药,贻误病情。

对于急性的、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我们应就诊相应科室,比如突发心绞痛我们就诊心内科、突发急腹症就诊普外科等,而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则需到疼痛科来治疗,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变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或中枢疼痛,疼痛更加剧烈,更加难治。

赵维彪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sz/2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