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新选择射频热消融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早期症状较轻,可仅有外观改变,随着静脉曲张加重,出现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肤瘙痒、行走困难、皮肤溃疡、血栓性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此前,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目前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包括微波、硬化剂注射、激光和射频治疗等方法,其中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瘢痕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本文对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射频治疗作如下介绍。

射频闭合原理:是利用射频发生器在治疗导管前端的加热元件时产生高温,使需要治疗的静脉的血管内皮破坏、胶原纤维收缩和纤维化,从而达到封闭静脉的治疗目的。

手术适应证包括:大、小隐静脉主干治疗,有症状的曲张静脉,伴有中重度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2)下肢浅静脉系统穿通支处理。

手术禁忌证分为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1)同时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2)大隐静脉主干内急性血栓形成;(3)未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4)严重肝功能异常;(5)妊娠、哺乳期;(6)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相对禁忌证包括:(1)静脉直径<2mm或者>15mm;(2)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进而导致大隐静脉部分梗阻;(3)超声显示罕见的大隐静脉扭曲;(4)静脉紧贴皮下或者隐股交界处瘤样扩张。

术前准备:常规完善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术者行彩超评估;术前物品准备,如:超声仪器、消毒手术器械包、短的局麻针,长的局麻针,7F鞘,11号尖刀片,微穿针(4F微穿针鞘)、肿胀麻醉液配。

静脉曲张射频治疗需要在大隐静脉主干周围注射肿胀液,在静脉周围形成缓冲带,避免对血管周围软组织热损伤,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同时通过肿胀液的压迫,排空静脉内的血液,保证射频导管与静脉主干充分接触。

手术步骤:

1、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B超定位穿刺点:大隐静脉的穿刺点通常在膝关节下方、小腿中上方;穿刺点应用1%利多卡因局麻。B超引导下穿刺,置入微穿针,进入导丝,撤出微穿针,尖刀扩大穿刺点,置入7F鞘。为避免在射频治疗过程中损伤隐神经,穿刺点尽量选择膝关节附近并且不低于小腿中上1/3。

2、在穿刺成功后置入7F短鞘

3、导入射频导管,超声确认进入大隐静脉主干,射频导管尖端与隐股静脉交界处的距离约为2cm。

4、在超声引导下沿大隐静脉走行注射肿胀液;必须在大隐静脉走行的深浅筋膜之间注射肿胀液,使大隐静脉的管腔压扁在注射肿胀液后,行超声检查以确认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与皮肤的距离≥1cm;若距离不足,应该继续追加肿胀液,避免皮肤灼伤。

5、此时导管头端的温度显示,由37℃降至25℃。闭合大隐静脉主干,通常在大隐静脉近端邻近隐股瓣处进行2次射频治疗,每次持续20s,然后按照射频导管上的标识向静脉远端移动射频导管,每段治疗1次。在闭合过程中,由于肿胀液的压迫,无需在皮肤上方压迫。对于直径较大的曲张静脉,在近端闭合时建议应用超声探头压迫,使导管与血管壁充分接触。若大隐静脉主干局部有瘤样扩张,追加1次治疗。在最末端闭合大隐静脉前,需要将鞘撤出。

术后处理:在射频治疗完毕后,行超声检查以明确大隐静脉闭合情况,再给予弹力绑带加压包扎,术后即可下地活动,建议患者持续应用弹力袜或者弹力绷带48h,术后48h后,应用弹力袜的时间≥3个月。术后1,3,6个月复查。

术后可能存在并发症: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注意准确定位,确认射频导管末端与股隐交界处的距离为2cm;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高危患者可以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皮肤灼伤:射频导管过于接近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灼伤。预防措施是尽可能打好肿胀液,保证射频导管与皮肤的距离≥1cm,皮下软组织薄的区域可以适当减少射频治疗时间。3、皮下淤血、血肿:与导丝导管刺破血管或者剥脱小腿曲张静脉时结扎不确切有关。在术中插入导丝导管时需要动作轻柔,若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需要变换角度和方向;若有突破感,表明血管壁已经被刺破,应该退出导管,进行压迫。术中应该确切结扎血管。4、静脉炎:与射频对血管壁的刺激、浅静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在射频治疗前应该尽可能驱除大隐静脉内的血液,在治疗结束后应该及时压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8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