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46238.html1
评估
临床上在作治疗前,都做一些评估只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尤其是现在不像以前,仅有头皮针可以使用,现在有了很多输液工具可以被选择,评估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评估目的根据病人的治疗及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输液方案及工具,并为静脉通路的安全、长期留置建立基础。选择正确的输液工具,建立有效、安全、便捷的静脉通路。
治疗方案评估输液目的、输液疗程、性质流速等
在治疗前,我们需要了解输液的目的,是带药?补液?化疗?输液的周期有多长,是一周?一个月?或是更长?还有输液的流速要求,比如甘露醇就需要快速静滴,输液性质有关,比如是输血或是高营养液体均需不同规格的输液工具来满足。
病人情况评估病情程度、配合程度、活动要求等
如说是病人病情较重可能就会采用留置针、PICC等输液工具,病人是否配合及在输液当中的一些要求我们也要考虑。
穿刺部位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况、血管弹性等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有无合适的穿刺部位、皮肤静脉状况如何等,是否细、脆等等。
穿刺工具评估规格型号、安全性能、操作性能等
穿刺工具的安全性及操作性也很重要,比如面对的是患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在选择穿刺工具时,安全性就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了。
评估完毕后,我们有必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待清楚各种输液工具的使用方式,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让患者做好准备。2准备
目的根据评估结果准备用物,做好输液准备。
常规准备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治疗盘准备液体、输液器、消毒剂、棉签、止血带、治疗巾、锐器盒等
留置针准备至少备2-3种型号的留置针,以便穿刺时选择
敷贴准备建议使用专用透明贴膜,易于观察并且无菌、透气、粘性好
注意事项在医疗机构制度、程序和/或实践指南中应将手卫生作为一项常规操作来制定。3选择
做好准备之后呢,将准备好物品通过治疗车携至病人的床前。这时先要进行核对,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药液等相关信息。同时要做两个选择性操作,选择穿刺血管和选择工具型号。这两个选择往往会影响到留置针留置的成败,因此非常重要。
首先来看一下选择穿刺部位及静脉,它的原则是:选择健侧肢体血流丰富、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的血管。怎样发现静脉瓣,扎止血带时静脉出现纽结的部位一般是静脉瓣的部位。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我们看,选择关节处不便患者活动,选择有静脉瓣处穿刺时会引起疼痛,静脉变硬说明血管存在瘢痕不适于穿刺;静脉曲张和下肢血循不好,不利于回流,手术及患侧肢体可能存在静脉缺损,可能会造成远端渗漏。
临床上常规的留置针穿刺一般选择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和手背浅静脉。
选择部位及静脉选择健侧肢体血流丰富、粗直、弹性好的上肢静脉血管进行穿刺。
不宜进行穿刺部位关节、静脉瓣、静脉硬化等处
有静脉曲张疾病或下肢的部位
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
接受乳房根治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患侧
注意事项选择静脉
扎止血带:距穿刺点上方约10-15cm处,松紧适宜,能放进两个手指为宜。避免因止血带过紧导致血管充盈过度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静脉过细:导管易摩擦血管壁,产生机械性静脉炎。
关节处:因关节活动发生摩擦产生机械性静脉炎及后期漏液、导管脱出等问题。
选择型号及规格根据INS的最新标准,在满足输液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导管最短、直径最小的留置针。
常规适合的型号
成人:20G---24G
儿童:24G---26G
4消毒
安尔碘。酒精待干30s.碘伏1-2min。
消毒并待干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进行穿刺。
消毒面积8cmx8cm,大于敷贴的面积。
连接输液器并排气在待干过程中,取出防堵管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排气。
注意一定要拧紧白色端帽。
注意事项1、消毒面积8*8---大于敷贴面积(6*7),保证相对无菌状态
2、消毒手法:以手腕用力,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
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
3、消毒液待干:避免将消毒液带入血管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4、拧紧白色端帽:防止漏液漏气
5穿刺
穿刺角度、针尖斜面、回血腔的设计。
松动针芯并排气左右度松动针芯,去除针帽,并复位。切忌上下松动,避免钢针刺破导管。
排气同时备好敷贴。
缓慢进针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在血管上方以15-30角度直刺血管,缓慢进针。同时注意观察回血。
继续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至5°-10°,继续进针0.2cm,确保导管在血管中。
注意事项1、扎止血带
2、左右松动针芯:避免上下松动针芯钢针刺破导管,后期出现漏液鼓包等现象
3、松动针芯后复位:保证莱距离不改变,不影响穿刺成功率
4、15-30度角穿刺:角度稍大,进针锋利,患者疼痛感小,形成的切口小,易于快速修复
5、回血后降低角度穿刺:避免继续进针刺破血管
6、继续进针:保证导管也进入血管。
6送管
送套管一手持Y接口,另一手后撤针芯约0.5cm,一手持针翼不动,一手持导管座,将导管送入静脉内。(或者一手边退针芯另一手边送导管座)
观滴速右手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输液调节器,观察滴速。
撤针芯观察穿刺部位无异样、患者无不适感、滴速正常时,右手退针芯,将钢针弃于锐器收集盒内。
注意事项1、后撤针芯少许:后撤过长送管时导管没有支撑容易卷边、打折;后撤过短送管不畅,后撤针芯涩,扎穿血管后壁、侧壁。
2、“三松”。
3、后撤针芯,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不得跨越无菌区,弃于锐器收集盒。
7固定
无菌敷料应用于所有的血管通路装置
如果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或者变得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存在穿刺部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时,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护理和更换敷料。
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应该每5-7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应该每2天更换1次
透明敷料下放置纱布敷料应被视为纱布敷料,应该每2天更换1次
每天应透过完整的敷料仔细观察或者触摸导管与皮肤连接处有无触痛。
固定导管取出无菌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以无张力方式铺开固定。
将记录操作日期、时间和操作者姓名的条形胶布加固在隔离塞端口处
固定延长管延长管呈U型或直型固定,正压装置与血管平行,稍高于导管尖端,白色端帽朝外固定。
用条形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尾端。
注意事项1、无张力手法铺开固定:自然与皮肤纹路贴合,避免留有空气,按压敷贴。
2、无针输液接头装置稍高于导管尖端:避免因活动造成局部血压升高而引起血液回流。
3、白色端帽朝外固定:方便合理加药,如药液入壶,麻醉科用药,符合临床操作习惯。
4、条形胶布固定: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防止延长管或输液管来回移动对皮肤造成损伤。
8冲管
何时冲管每一次输液之前,作为评估导管功能的一个步骤,应该冲洗导管;每一次输液后,应该冲洗导管,以便将输入的药物从导管腔内清除,防止不相容药物之间的接触。
方法须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手法进行冲管。
注意事项冲管如果遇到阻力(血栓引起堵管)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内管(防止将栓子冲入血管内)。
输入大分子药物及较粘稠的药液后(脂肪乳、氨基酸等),用10毫升注射器手动冲管。
留置针堵管的主要因素药物沉淀析出粘附于导管内壁
静脉炎症
血液凝结
9封管
何时封管在输液结束冲管之后,应该对血管通路装置进行封管,以减少血管通路装置阻塞发生的危险。
方法手动封管(必须掌握操作手法,不能保证封管效果),自动正压封管(无需技术操作,更能确保安全留置)。INS指南正确的封管=正压、有效、安全的封管。
自动正压生理盐水推注完毕后,匀速旋离注射器,导管尖端有水柱喷出
二次正压靠近导管处单手,轻扣夹子,导管前端有一滴液体溢出
非正压接头封管——封管小夹子应夹在延长管靠近针座处,增强正压封管效果,减少堵管。切记不可按压,请看正确的手法,标准操作可以达到最佳封管效果,防止血液回流。
正确封管后如仍有回血,这是由于封管液中晶体渗透压与血液中的晶体渗透压是相对平衡的,封管液中没有胶渗压,由于血液中的胶渗压的缘故,可能会将一些血细胞带入导管。另外病人有高血压或是血液粘稠度大,也可能会造成封管后仍有部分回血。
10护理
留置期常规护理输液过程中定时查看穿刺部位皮肤与血管情况;再次输液时,查看留置部位皮肤、血管及穿刺时间;输液前应消毒正压装置。并抽回血确定是否通畅。
拔针后血管护理拔管时注意预防空气栓塞,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止血。
确定无出血后用无菌敷贴覆盖,以防止拔针后静脉炎。
注意事项1、干棉签按压时注意虚按,防止因按压力度过大导致导管破损。
2、老年病人特别注意防止拔针后静脉炎,做好宣教。
3、再次连接时用正确的方式消毒正压装置,用力擦拭横切及外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