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治疗浅静脉炎20例

蜂毒治疗浅静脉炎20例

高连臣李正清

摘要;浅静脉炎是非感染性炎症,常常因物理或化学因素对静脉壁的损伤有关,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蜂毒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奇特,副反应小,很值得探讨索。

关键词;浅静脉炎蜂毒

浅静脉炎,或浅静脉周围炎,属血栓性静脉炎的范畴,可发生在四肢或腹壁,可继发于静脉曲张,也有因反复静脉输液引起,发生于腹壁者常常没有明确的诱因,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原发病例,上肢8例均为静脉输液所致,下肢7例,腹壁5例均无明确诱因,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5岁到60岁之间。病程最长一年,最短两个月,均无其他伴随疾病和并发症。

方法:经询问过敏史和过敏试验后确定病人非过敏者,用蜜蜂的尾针沿病变静脉散刺,或用蜂毒注射剂沿病变血管做皮内注射,每次不少于10点。隔天一次。

结果:本组20例全部治愈,病变血管完全恢复。治疗最多5次,最少2次,平均三次,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反应,个别病人还有全身反应,但均可耐受,且不会造成持久危害。

典型病例

病例1、杜某,男,汉族,52岁,某大学教授。一年前,患者没有任何诱因左脚内踝部疼痛,局部血管变硬,稍加按压就很疼痛。在运动后明显加重,迫使患者停止钟爱的篮球运动,一年来只能做观众或指导,而不敢上场。患者也曾多方就医不见好转,医院王教授转来我处接受蜂毒治疗。就诊时见左内踝静脉突起,触之呈条索状,明显变硬,压痛明显。第一次治疗,皮试后用一只蜜蜂沿病变静脉点刺,第三天复诊,患者没有什么反应,做第二次治疗,因病人治病心切,用三只蜜蜂治疗。当晚病人发烧38.5C,局部明显肿胀,嘱病人多饮水,无特殊不适不做处理。第五天病人来诊,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病变静脉疼痛消失,基本恢复,再用一只蜜蜂治疗。一周后复诊,完全恢复。至今已20年,未再复发。

病例2、买买提.艾力,男,42岁,维吾尔族,新疆在京进修干部,左手背静脉血管变硬疼痛两个月。两个月前因静脉输液后手背静脉变硬、疼痛,经常规治疗未见好转,建议接受蜂毒治疗。经皮试后作第一次治疗,用俩只蜜蜂。第三天复诊,患侧手背稍肿胀,皮温稍高,做第二次治疗,用蜂三只。次日患手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明显升高且有胀痛。病人一般情况很好,除局部胀痛外无特殊不适,未作处理。三天没有病人消息。四天后病人高兴的来到门诊,肿胀完全消退,静脉恢复正常弹性,疼痛完全消失。

讨论:浅静脉炎,虽然属于血栓性静脉炎系列,但从病理表现是以静脉周围炎为主,任何引起静脉壁损伤的因素,都可引起静脉炎。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常常要等待病人自愈。少则数周,多则数月,亦有经久不愈达一年以上者,例如本文介绍的病例1,病程就达一年以上。个别病例经久不愈最后不得不手术切除者也有报道。蜂毒疗法,确实表现出对本病不凡的疗效。本组20病人,就很有说服力。虽然均经历不同程度的反映期,但患者都能承受,且不会给病人造成伤害,和其他毒副作用。

蜂毒治疗浅静脉炎,方法简单,疗效奇特。虽然疗程短,却也充分表现了蜂毒的药理作用。病人表现的局部红、肿、热、痛,应该是激活局部免疫反应的表现,虽然也表现为炎症反应,但是是以免疫反应为主,而非抗感染反应。这一反应改善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抗炎力量。蜂毒是具有很强药理活性的生物毒素,其中一种肽的抗炎作用比氢化可的松强约倍(1)。通过调动患者自身抗炎机制,和蜂毒的抗炎作用,迅速消除局部炎症应是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当代蜂疗与蜂针疗法,房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5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shihua.com/jyjz/4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