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研发和迭代的步伐逐渐加快,AI正被深入应用到人们的工作中,不仅渗透到千行百业,还在重塑劳动力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AI将完全取代人类。AI需要与人类协同工作,实现“人机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数字人“夏语冰”。(图片来自天津日报)AI歌手唱出“好声音”加入呼吸声让它更像真人孙玉镜是国内早期利用AI技术辅助创作的音乐人之一。作为幻想动漫音乐团队创始人、艺术总监,他在年就开始使用歌声合成软件。不过在他看来,那时,这类软件主要使用的是采样拼接技术,无论技术还是效果都与如今的软件差异较大。AI歌手是结合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大量语音和演唱素材训练出来的虚拟歌手。这些AI歌手能迅速“读懂”乐谱,并像人类歌手一样,自然地“演唱”出来。如今,市面上的歌声合成软件能提供各种音色的AI歌手。音乐制作人根据音乐创作的需求,在这些软件中挑选相匹配的声音,无论是戏腔还是气泡音,甚至摇滚嗓,都能从中找到。孙玉镜和他的团队目前常用的有3款歌声合成软件:XStudio、ACEStudio和SynthesizerV。每款软件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AI歌手。其中,前两个为免费软件,而最后一个为付费软件。记者登录XStudio看到,操作页面左侧列有12名AI歌手(也就是12个声库),不仅按照男女歌手进行分类,每个名字旁还注明其演唱风格和声音特点,比如名为“崔璨”的AI歌手为“摇滚”“烟嗓”,AI歌手“小鱼豆腐”为“流行”“娃娃音”等。“我们常用的是‘崔璨’。因为它的摇滚腔比较特别,市场上具有同类音色的AI歌手很少,演唱出来的声音我们自己听着都觉得挺带劲儿。”据孙玉镜介绍,在使用AI歌手之前,制作人创作出来的歌曲,一般由自己试唱。而制作人虽然在音乐理论和制作方面非常专业,但是对于演唱,可能远达不到歌手的水平。因此,音乐制作团队在词曲创作和制作歌曲小样时常常会用到AI歌手。“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先输入一段旋律和对应的歌词,AI歌手会生成一段歌声,但可能不会一下子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们会再调整一些参数,包括颤音的幅度等,使演唱更自然。另外,我们还会加入一些呼吸声,让这段演唱更加符合大众的听觉习惯。比如,真人歌手唱到这句时该换气了,我们就把呼吸声加到这里。”他说,“AI歌手有助于快速明确这个旋律和歌词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这对我们前期词曲创作和编曲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令人惊讶的是,日前,XStudio中的12名AI歌手还组成了虚拟歌手厂牌WOWAIDO,并在1个月内接连发布了3张专辑共9首歌,引来数千名歌迷的评论。不少歌迷对它们产生好奇。“你们多大啦?”“你是AI还是真人?”甚至有歌迷感叹:“你能相信这是人工智能唱的吗?”对此,AI歌手还会在这些评论下一一回复。公司还公布了这些AI歌手的个人资料,包括星座、身高等信息。尽管AI歌手的声音已与真人十分相似,但谈及将AI歌手用于商业项目时,孙玉镜还是有一些顾虑:“在商用项目上,我们希望版权能更清晰一些。目前,AI歌手作品的版权界定仍有一些不确定性。”拥有孙燕姿歌曲版权的环球音乐对此感触颇深。“在词曲作家方面,一般没有问题,因为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版权所有者必须是人,机器是不能得到版权的。不过在唱片方面就有问题了,因为版权所有者可以是公司。”环球音乐亚洲区公共政策高级副总裁洪伟典表示,目前,环球音乐已经拥有了3项人工智能专利,但应用场景并非是音乐创作,而是帮助艺术家扩大受众群并更好地与“粉丝”互动。▲AI绘图生成的服饰花色。(图片来自天津日报)AI绘出纺织行业新蓝图图案设计工时减少65%早在年,曹潇文和她所在的团队就将AI绘图应用到了纺织设计领域。作为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时尚智能部创意总监,她将这一实践称为纺织业的“意外惊喜”。年10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推出了初代人工智能设计模型,并发布全球首款由人工智能设计的纺织面料图案。该模型在前期训练时,至少要使用张高质量图片,生成的图案相继被用于服装、地毯、箱包等产品。“我们当时找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去测试这项技术是不是能做产业化落地,但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纺织产业在图案的应用上有特殊的生产标准。”曹潇文对此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很鲜活、很美的图案,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一定能被制作出来。因为图案的生产环节对图片的精度、颜色数量、图案循环方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随着对AI绘图探索的推进,年10月,人工智能图案创意平台──DPISPACE上线。该平台通过AI生成大量符合流行趋势的纺织品图案供用户使用。曹潇文告诉记者,与上一代绘画模型相比,该系统具有逻辑思维和情感识别能力,学习能力更强,只需30张高质量图片即可完成模型训练。记者登录DPISPACE发现,该平台不仅提供传统纹样、植物花卉、艺术绘画等10个类别的图案下载,还能进行图案流行趋势预测。以春夏系列为例,该平台预测,趣味外观、创意扎染、古典繁花等8类图案会流行。其中,一些图案显示“已售出”,其他用户将不能下载。此外,该平台还设置了智能生成板块,用户输入提示词,搭配平台推荐的趋势风格和颜色特征,即可生成相应图片。记者在体验该功能时,输入了“水墨画”“树枝”“复古”等提示词,大概经过14秒,即生成了一张纺织品图案设计图稿。“完成一张设计图稿,一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至少需要5个小时,而通过AI绘图最多只要60秒。在企业实践过程中,AI绘图突破了人工设计花型周期长和花型单调的限制;提高了设计效率,图案设计工时减少65%;降低了研发成本,设计打样费用减少了60%。”曹潇文告诉记者,在纺织企业中,一名花型设计师一天至少需要产出两三张设计图。很多设计师缺少构思时间,创造力难以得到发挥。而利用AI绘图可大大减少制图时间、提高设计效率,让设计师有更多时间去收集素材、挖掘市场需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AI绘图可以完全替代设计师的工作。“AI绘图是用来辅助设计师的。因为在使用AI绘图时,用户的脑海中要先有一个构想,包括图案风格、配色、题材等。也就是说,创意和灵感依然是核心。之后,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相应的提示词也是重要一环。使用不同提示词生成的图案会相差很多。”曹潇文预测,“未来,设计师的工作模式或将从动手画图转变为思考提示词,用什么样的提示词才能把设计图‘画’得更漂亮。这也是一个设计师需要适应AI绘图的过程。”▲AI绘图生成的山水画。(图片来自天津日报)数字人“入职”千行百业10分钟即可培训出一名“员工”“与其说我们是科技公司,不如说是‘人才市场’。”这是在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冰公司)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说的一句话。小冰公司前身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小冰团队,年被分拆为独立实体。AIBeing(AI数字人)的理念就是年由小冰团队率先提出。之所以称小冰公司是“人才市场”,是因为过去3年,从这间办公室“走”出去的数字人成功“入职”了多家企业,担任的职位涵盖主播、秘书、分析师、设计师、催收专员、音乐制作人、金融风控师等。包括画家“夏语冰”、歌手“何畅”、北京冬奥会裁判与教练“观君”、时尚设计师“西湖一号”等“知名人士”也均出自于此。“以前,我们制作数字人,从最早期的人物设定到最终推向市场,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而现在通过AI大模型,10分钟即可培训出一名‘员工’。”李笛满脸自豪,“这就是技术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基于AI大模型生成的数字人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字人的能力一般会比较垂直。他们所学的‘专业’会根据客户需求而定。企业不需要全能的数字人,因为功能越多、成本越高,所以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岗位要求做定向训练。”李笛告诉记者,“我们推出的数字人已‘入职’万科、遥望科技、红杉中国等知名企业、机构。他们大多有与真人无异的样貌和神态,甚至有些数字人在短时间内都不会被发现不是真人。”今年5月,小冰公司启动了“克隆人计划”。“半藏森林”等首批网红明星“克隆人”已在XEva上线。用户在这款App上除了能与网红明星“克隆人”实时聊天之外,还能“克隆”自己或者其他人。记者尝试“克隆”自己时发现,生成“克隆人”需要填写姓名、性别、人设等。此外,提供恰当的对话示例,也能让“克隆人”更符合人设。“克隆人”还可以关联微博等社交账号,以便于更好地生成“克隆人”的性格。总之,填写的内容越详细,“克隆人”的形象就越具体。该App页面类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