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治疗目标
将曲张的静脉转化为纤维条索、消除静脉曲张、改善病理性血流动力状态、缓解静脉高压,同时达到美容的效果。
适应症
(1)下肢浅静脉曲张(管径≤8mm)
(2)属支和交通支静脉曲张
(3)网状静脉曲张和毛细血管扩张(蜘蛛形静脉曲张)
(4)会阴部静脉曲张
(5)腿部溃疡周围静脉曲张
(6)静脉畸形(低流量/速)
(7)穿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在超声引导下)
(8)静脉曲张治疗后的残留、新发或复发
绝对禁忌症
(1)已知对硬化剂过敏者
(2)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或肺动脉栓塞
(3)全身感染或拟硬化治疗的区域局部感染
(4)长期制动和限制卧床
(5)已知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发育畸形,如症状性卵圆孔未闭
相对禁忌症:
(1)妊娠
(2)哺乳(中断哺乳2~3天)
(3)严重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4)全身情况较差
(5)严重过敏体质
(6)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如血栓栓塞病史、有严重血栓形成倾向、高凝状态和癌症)
(7)急性浅静脉血栓
既往硬化剂治疗后发生了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
2.治疗前准备
患者知情同意
硬化剂治疗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严重并发症极为罕见。术前应当充分告知治疗相关的利弊、治疗步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严重及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成功率和复发率、治疗次数和疗程、治疗后管理及定期随访计划等。
并发症:
1.常见并发症:
(1)毛细血管扩张
(2)色素沉着
(3)注射部位疼痛
(4)血栓性浅静脉炎
(5)刺痒
(6)咳嗽。
2.少见而有自限性的并发症:
(1)皮肤坏死
(2)神经损伤(隐神经、腓神经)
(3)短暂性视觉障碍。
3.罕见的严重并发症:
(1)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2)深静脉血栓形成
(3)肺栓塞
(4)动脉栓塞,如下肢动脉栓塞、房缺状态下出现的脑动脉栓塞等
术前评估:
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或静脉造影)。病史采集应注意询问静脉曲张手术或硬化治疗史,采集的临床资料应进行CEAP分级。
3.硬化疗法的管理
硬化剂的种类
目前常用的硬化剂包括化学性硬化剂、渗透性硬化剂和清洁剂类硬化剂;清洁剂类硬化剂具有固定的亲水和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同时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种类,如聚多卡醇、十四烷基硫酸钠等。
液体硬化的管理
在液体硬化剂治疗时应注意:(1)患者平卧位,穿刺入静脉后,回抽见血、确认穿刺针位于血管内。(2)硬化剂注射宜缓慢,尽可能分段注射,注射时出现剧烈疼痛提示可能注射到血管外。(3)注射完毕拔除套管针,立即沿注射的静脉行程局部压迫5~10分钟,之后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维持压迫,时间根据曲张静脉的直径和部位而不同,通常3~7天。(4)完成一次硬化疗程后,留观并行走20~30分钟,以观察过敏反应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泡沫硬化治疗的管理
建议每次静脉穿刺的聚多卡醇泡沫用量和浓度选择见表2。
注射方法
原则是从近端向远端、从直径较大的静脉(如大隐静脉)、再到直径较小的静脉(如蜘蛛网状静脉)。处理大腿段的大隐静脉时,使用1%~3%的聚多卡醇,制成泡沫后,分2~3个部位注射,注射需在超声监控下进行,如果观察到泡沫外渗需停止注射。处理浅表曲张静脉时,以超声探头或手按摩的方式,使泡沫硬化剂向附近的曲张静脉弥散。每次注射之后,需行足背屈运动来清除进入深静脉的泡沫。
治疗后的管理
观察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任何硬化剂均可引起,通常在注射后3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皮疹、瘙痒,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的关键是尽早发现。
(2)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目前已有报告,过量的泡沫、口服避孕药等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减少此类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术前口服抗凝剂或注射低分子肝素;术中高浓度的硬化剂小剂量多次注射;术中患者反复足部背屈;术后常规穿弹力袜等。
(3)神经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视觉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等症状,多见于泡沫硬化剂。
(4)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沿受累静脉分布的皮肤发红、疼痛、灼热的条索状物,常发生于治疗后数周内。
(5)色素沉着:主要原因是炎症诱导的黑色素生成、红细胞外溢、血栓机化及继发的含铁血黄素沉积。
(6)新生的毛细血管丛:新生的毛细血管丛定义为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曲张治疗后新出现的色泽鲜红的毛细血管扩张,是硬化治疗和外科治疗后,一种影响美观的不良反应。
(7)皮肤坏死:主要与硬化剂类型及浓度、硬化剂溢出血管外、动脉内注射以及硬化剂经动静脉瘘扩散等因素有关。
(8)其他并发症: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可出现胸闷或咳嗽,可能是泡沫在肺部的刺激引起,建议在治疗后平卧一段时间。
对于大隐、小隐、属支静脉、复发性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评价硬化疗法的效果可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定标准见表3。
(编者:医院)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国)专家指导意见()[J].中华血管外科杂志,,1(3):-.
精彩内容推荐:
1.中心静脉置管冲管你用HPS还是NS?
2.神经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3.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你需要知道这六个方法!
4.中心静脉置管冲管你用HPS还是NS?
5.WHO对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指南
温馨提示